品牌视角网----关注品牌发展的主题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访谈 >> 专访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尉霞-秦腔生命力|陕西台品牌视角

专访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尉霞-秦腔生命力|陕西台品牌视角

添加时间:2019/7/11 23:53:01      来源:品牌视角网

专访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尉霞-秦腔生命力|陕西台品牌视角
   

 

<核心话题>

表演艺术家、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尉霞谈秦腔生命力…

曹丽:
传承地方戏种,让秦腔滋养心灵 .

尉霞:
一的一切、以心观心,艺术才能归于至美 .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秦腔人才学历教育的高校、中国秦腔教育联盟发起院校,陕西艺术职业学院以其独有的资源及创新模式成为艺术类院校的典范。本期人物:陕西艺术职业学院学科带头人尉霞。


画外音:

人物简介 尉霞,中共党员,陕西艺术职业学院戏曲系主任,戏曲表演专业带头人,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艺术职业教育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广播电视台“秦声飞扬”特邀评委。主要成就: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戏曲表演示范专业点》两个省级重点项目;获陕西省剧协“红梅奖”及文化厅举办“建国55周年秦腔大赛”一等奖;老戏新作《杨贵妃》、《十二把镰刀》荣获文化部举办的“文化艺术院校奖。第一届全国青少年戏曲大赛铜奖”及优秀教师奖;编排《鬼怨》、《拾玉镯》、《深山问苦》等分获文化部举办的“蚁力神杯”大赛一等奖及园丁奖,获中国戏剧家协会、陕西戏剧家协会“小梅花”金奖及园丁奖;编排秦腔《三对面》《白获全国“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金奖;应邀参加在京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奥林匹克艺术节开幕式

曹丽:

您是表演艺术家又创作和改编了多种剧目,秦腔作为陕西地方代表性戏种,您怎么看秦腔的发展?

尉霞:
秦腔不仅是陕西地方代表性剧种,也是西北五省影响最大的代表性剧种,秦腔被誉为“梆子腔的鼻祖”,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艺术生命力很强,每个时代它都有新的发展、新的变革,都能出现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艺术精品。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秦腔艺术工作者,演过戏、编过戏,也导演过一些作品,在这些艺术实践过程中,我就发现秦腔的发展有他内在的艺术规律和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特别是今天我们遇到了很好的政策支持和文化环境,秦腔的发展可以说是到了最好的时代。我就想对我们的秦腔艺术工作者说一句,尊重艺术规律,扎根人民生活,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就是对秦腔的发展做出的最好的贡献。

曹丽:
方言决定戏种,秦腔是很有特韵的,有一段时间秦腔处于低谷?

尉霞:
你说得很对,方言是一个戏种的生命之源,中国戏曲就是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方言而形成不同的唱腔特点的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剧种,秦腔的韵味就在于咱们关中方言的魅力,离开这个,它就不是秦腔了。秦腔是秦人的魂,是秦人的根。它经历千年发展而不衰自有它的道理,只要这片土地在,只要这片土地上的人在,秦腔就不会消失。有一段时间,它确实处于发展的低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一个艺术发展过程中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高峰就有低谷,我们要看到的是它在低谷时触底反弹的能力,我把它看成是一个艺术自身的生命力,秦腔的生命力来源于土地、来源于人民,它在谷底的时候,也是一种积蓄力量、再上高峰的前奏。作为秦腔艺术工作者,我觉得今天这个时代,给我们秦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开放、广阔的舞台,其实面对这样一种古老而高雅的民族艺术,我们应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说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秦腔艺术来说,更应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今天我们遇上这个伟大时代,对于戏曲艺术来说,这是最好的机遇,我们戏曲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不断攀越艺术高峰,创作出深受人民大群喜爱的好作品。 

曹丽:
地域文化需要创新,曾经的低谷主要还是吸引力不够,年轻的接班人及观众都缺失,近几年,秦腔又掀起热潮,各种活动及平台都比原来好很多。

尉霞:
今天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时代迈进的历史节点,信息技术的革新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理念,同时也正在改变着我们整个世界的存在方式,因此,我们今天面对传统艺术也好、地域文化也好,必须大胆创新,没有创新的艺术就是一潭死水,更谈不上传承与发展。近年来,秦腔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就是在于秦腔人看到这种艺术内在的裂变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我们必须求变才能更好地发展。当然你说的平台的问题,它是一个传播与接收的问题,今天人们接受秦腔的途径和渠道要比过去方便的多的多,各种网络、电视,特别是现在的微信平台、直播平台,很多秦腔艺术家在这里传播秦腔艺术,人们通过这些途径接受秦腔文化教育,这种艺术上的互动是过去无法比拟的。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变化,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各种资源、各种平台,把我们的秦腔文化传播开来,也培养我们更年轻一代的观众。当然,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这些平台还比较松散,没有形成这种新平台的合力,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

曹丽:
戏曲表演集表演所有元素,您改编及创作的很多作品分别获文化部及省级大赛一等奖?又获优秀导演奖,谈谈您创作感受? 

尉霞:
获奖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创作上的鼓励。从我的切实感受来说,创作是一件很痛苦也很享受的事情,看似矛盾的说法却是创作的真实感受。说痛苦,是因为戏曲它是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这种创作从剧本到排戏再到演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这出戏最后的效果。另一方面,享受是因为自己本身就爱戏,我特别享受那种自己深入戏中的感觉,同时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能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就是我们戏曲人对戏曲的那份痴情、那份坚持,这也是能让我在秦腔创作的事业中不断坚持下去的原因之一。

尉霞:
主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戏曲表演示范专业点》两个省级重点项目,这两个项目是我申报的两个省级重点项目,这两个项目的成功申报对我院来说很及时也很重要,因为我们过去很少有这样的大项目,一所艺术类高校的发展,除了教学这个中心工作,科研项目和创作是它必备的两翼,它能很好地促进教学,对于秦腔艺术来说,更是一种传承与保护,我们不能一头扎进表演中,而不重视对秦腔文化艺术的理论研究。因此,我很重视这两个项目的申报,一个是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这是面向全社会的大型开放课程,就是要让人人都能在网络上学习它,这对于秦腔的教学、传播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

尉霞:
国家级项目
<戏曲表演专业建设>
这项目是关于戏曲表演专业建设,它是一个国家级项目,由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民委在全国职业院校遴选,申报难度还是很大的,最后我们经过认真准备,成功申报了该项目,它是三年建设周期,国家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重点建设戏曲表演专业建设、产教融合、人才质量及示范引领几个方面,通过这个项目,我们戏曲系办学质量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我们今后还是要沿着围绕教学、坚持创作与科研两翼托举的方向发展.

曹丽:
该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秦腔人才学历教育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都有哪些举措?

尉霞:
该院被誉为“秦腔人才的摇篮”,是全国秦腔表演人才培养的最大基地”。先后培养秦腔表演人才达8000余人,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锋、齐爱云、李君梅、赵阳武等秦腔表演艺术家曾在学院任教或学习,学院以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为主体,以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为宗旨,依托陕西得天独厚的周秦汉唐文化、地方民族民间艺术、红色革命文化,重点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秦腔戏曲表演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近年来,该院加大秦腔人才培养力度,先后引进多名行业专家、领军人才进入戏曲系为师生授课,成立李东桥大师工作室,培养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同时,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主体’校企共同培养模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先后申报“秦腔表演人才培养”、“秦腔‘马派绝技绝活’剧目流派青年表演人才培养”与“琴心琴韵-秦腔四小名旦梁少琴‘绝技绝活’专场演出”、“秦腔音乐青年作曲人才培养”等多个国家艺术基金,有力推动了秦腔教育事业的发展;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育理念,多次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少儿小梅花大赛、大学生教育教学成果展等国家级大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各类奖项十几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发挥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办学职能,承担三区人才培养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研习活动,开展进校园、进剧场、进社区与下乡演出,扩大秦腔教育成果的辐射带动与示范引领作用。

曹丽片尾主持词: 

秦腔作为陕西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传承地域文化,践行文化自信,需要我们全面系统地去领悟地方文化内涵。适变、创新,让秦腔成为戏曲品牌的文化号。   

          

                               

标签:秦腔尉霞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 广告价格  |  
  • 招聘信息  |  
  • 用户协议  |  
  • 版权声明  |  
  • Copyright @ 2007-2010
    品牌视角网 版权所有
    陕西广播电视台《品牌视角》网络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陕B2-20100059..网站编号1013867   广告经营/西安新天地广告传播有限公司